|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繁荣群众文化 丰富群众生活 促进经济发展

繁荣群众文化 丰富群众生活 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书画之乡 交通枢纽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萧县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xiao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35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处于淮海经济区腹地,东临江苏徐州市2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西距河南商丘市150公里,北连山东济宁130公里。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境,连霍、合徐高速公路于县境内交汇,310、311国道,301、101、202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内外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南引北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备良好的地缘、资源优势。
萧县,春秋为萧国,秦时置县,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139万,辖23个乡镇。萧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有“文献之邦”的美誉,风骚人物荟萃,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孕育了刘开渠、王子云、王肇民、朱德群、萧龙士、吴燃、卓燃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国家级森林公园皇藏峪、千年古刹天门寺、汉墓群、宋朝的古窑群遗址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更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点之一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1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书画院——萧县书画院,还相继成立了“老年书画研究会”、“龙城印社”、“龙脉书画社”、“墨龙书画研究会”、“萧县书画学会”等十余家书画团体,并形成了80余家书画专卖店的书画一条街。1987年,在萧龙士故乡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刘套农民画院”,书画活动由机关向厂矿、农村和家庭延伸,书画队伍随之扩大,书画创作水平迅速提高。至目前不完全统计,全县可施丹青者近三万人,参加县以上展览13000余人,在市、省和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者1200多人次,仅县实验小学在国内外获大奖者就有七十多人次。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萧县在县内举办书画展览570多次,其中包括省级展览40多次。影响较大的除宁、沪、穗、蓉、京书画展览外,1992年、1995年在县城举办的首届、第二届书画艺术节,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萧县书画展,是萧县书画家和外地萧籍书画家作品的三次集中检阅,2004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萧县书画民间艺术节。同时,书画出版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自1987年以来,仅县内书画家就先后出版了近40余部(册)书画集。1993年,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人民日报》、《文汇报》、《安徽日报》等几十家媒体相继大篇专题报道了"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书画作品与书画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后的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近年来,萧县坚定不移地贯彻县域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按照安徽省打造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两大核心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繁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全县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业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新形式下,如何繁荣萧县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同步繁荣,已经成为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如何充分发挥萧县资源优势,真正使萧县从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我们做了如下调查与思考:
       一、  萧县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萧县十分现状 
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全县文化产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市场比较繁荣。文化服务以商品形式进入萧县经济流通领域已有近二十年,在这期间,该县始终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原则,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也日趋多样化、现代化,初步形成了音像、娱乐、演出、电影、美术、文物、图书、游艺、网络文化、印刷业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呈现了投资主体社会化、经营成份多样化、市场功能效益化的新格局。到目前止,全县文化经营单位达200多家,其中:印刷行业经营单位14家、 书画装裱销售专营店100多家,其他印刷品14家、打字复印10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8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12家,歌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5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6家,网吧87家,出版刊物经营单位21家。文化市场的繁荣,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利税数百万元,同时还明显促进了饮食、交通、宾服等其他三产的发展。
二是文化经营单位发展迅速。萧县新华书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及时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技能,开展优质服务,在坚持图书门市销售的同时,组织人员送书下乡和送书到校,取得了较好的图书销售业绩,近几年年销售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自身实力不断壮大。为培养文艺后备人才,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同时为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创办了萧县英才艺术高中和萧县艺术学校,开设了器乐演奏、声乐、舞蹈、宾服等专业,且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前几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今年更是呈现了火爆的局面,就业率达100%,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县梆剧团还自筹资金,购置了演出车,积极排练优秀节目,促进了全县文化与外界的交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萧县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产业,利用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这一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成功举办了四届书画艺术节,进一步扩大了萧县书画在全国的影响。
三是旅游与文化结合方兴未艾。歌舞厅、卡拉OK厅等曾经深受群众欢迎的娱乐场所已渐渐失去了吸引力,这些娱乐场所营日趋困难。而演艺市场在逐渐升温,特别是开放式、敞开式的露天广场文艺逐渐被群众接受。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开发旅游业,以举办“书画艺术节”、“伏羊节”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会为载体,积极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1995年以来,中央和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对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活动经费的投入都有新的要求。面临很多好政策,一些单位没有落实的具体办法。由于文化经济政策没有落实好,文化部门经费少,该办的事不能办,应该搞的活动无法开展。
(二)文化设施设备落后陈旧。比较而言,萧县的文化设施是比较全面的,但档次较低,多数仍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陈旧设备。县文化馆设在少年宫内,两家共用,虽每年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但在数字化的新时代,却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子设备,办培训班还是旧桌破椅。电脑虽已进入家庭,可没有进入文化馆。图书馆虽为国家三级图书馆,由于没有经费购书,仍保存着落后十年的旧书,所以图书馆借阅活动冷冷清清,读者甚少。
(三)文化队伍建设滞后。近几年,文化机构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有专业水平的下来一批,离退休一批,新接收的人员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经费进行培养。例如县梆剧团,本来青年人才就少,由于缺乏经费,有培养前途的艺术人才也无法去戏校培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专业人员也亟需进行培训。
(四)当地文化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萧县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群众书画艺术活动十分活跃,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及面大、参与人员多,拔尖人才少、艺术水平却提高不够。在全国美展、书画大赛中精品的极少、获奖不多、知名度不高。
(五)文化部门自身发展仍处于落后的局面。当前社会上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个人投资的书店、网吧、娱乐场所收益不断增加。而文化部门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形势,如电影公司、电影院,由于全国电影发行方面的改革,大批从事电影发行、放映的人员在城乡找不到市场,工作无出路、生活没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三、下步对策措施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一)、制定《萧县建设文化强县实施规划》和《萧县2009-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以下六大工程,争取早日实现萧县从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一是实施文化阵地扩建工程。提升“三馆一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书画一条街)服务功能,规划建设萧县体育中心、书画博览城等一批标志性重点文化设施。全县实现文化村、文化镇全覆盖,80%以上的社区建成“省或市文化示范社区”。二是实施文化活动繁荣工程。以“文化五进”工程为抓手,组建萧县“萧国百花”艺术团,开通“萧国百花”直通车,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和进家庭活动。举办两年一次的萧县书画文化艺术节和伏羊节,逐步形成若干个有萧县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三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力争有1至2部作品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推出1至2首能唱响的萧县题材歌曲;创作一批优秀戏曲作品。在文艺界建立相应评奖机制,鼓励新闻、文艺工作者多出精品。四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县级以上文保单位为重点的文物保护工作,对外开放县博物馆,选择有代表性的、保存文物比较丰富的并且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村落、村区、社区、,由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立民间艺术抢救保护机制,力争多项民间艺术资源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五是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以文化骨干企业为主导、若干竞争力强的文化中小企业为配套、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会展业、演艺娱乐业、印刷业和文体用品业。六是实施文化人才培植工程。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文化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稳定和加强一支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壮大一批民间文化演艺队伍,造就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名家。建立萧县文化艺术研究会。
(二)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在加大执法监管的同时,加强市场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使文化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竞争发展更加有序、管理法规更加健全,建立起岗位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中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文化消费,使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低于经济发达兄弟县市水平。二是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市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节庆会展等产业形成的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起萧且产业结构调整相衔接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生产和能力显著提高,创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一是积极拓展节庆会展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节庆会展的作用,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节庆会展产业化。积极承办各类节庆会展活动。利用萧县特色产业优势,创新办会方式,打造精品会展。二是引导和规范发展演艺娱乐业。积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水准、品位的文化主阵地,计划投资3300万元,在城东原财政局、自来水厂位置建设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大型萧县书画文物综合城(集书画、文物、画像石等全面展示萧县特色、亮点的综合场所)。并在其周围拓建花鸟、古玩、等四大市场,努力形成皖北最大的文物、书画、古玩、花鸟展销结合的文化商品集散地,以此带动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提速。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培育演艺娱乐业。充分发挥书画之乡的品牌效应,进一步规范书画一条街,尽快建设书画博览城,加快萧县书画特色美食城的建设速度。整合资源,编辑出版《萧县书画》、《萧县汉画像石》系列丛书,全面向外界介绍萧县。三是扶持发展体育产业。搞活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及社会体育健身设施,开办普及性体育经营项目,积极教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彩票销售市场。四是强化与国家、省书协美协联谊,大力推介县内书画家,争取加入国家、省级书美协会员;加强与省内外书画大县、名县的书画家的联谊互动,以笔会等形式交流,促进本县书画技艺;强化与媒体联谊,以书画为切入点,全力推荐萧县的优势,实现书画整体的大跨越;聘请县内外著名书画家,定期举办长短期培训班。
(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发展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快对文化发展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与时俱时,开拓创新,加快文体管理体制步伐;要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发布文化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要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要建立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加强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二是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激制、增强活务、改善服务的重点;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进行改革。三是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闸门,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经营,要制订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文化经济政策落到实处。并研究制定指标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继续改革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 帮助民营文化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出版管理、文物保护、著作权、专利、版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做到“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同时加强对文化经营户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我县文化市场依法管理工作。五是统筹处理好推进改革与发展稳定、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管理文化市场与发展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提升萧县文化软实力的十项工程。 
一是创刊发行《龙城画派》书画刊物萧县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但是“龙城画派”却鲜为人知。1987年5月15日萧龙士老人百年华诞,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作《德艺寿齐辉》一文(见87年5月15日《安徽日报》)文中盛赞“自同治末至民国肇造,龙城画派,名震徐淮……“龙士故里萧县,为该派中心腹地。”引起众多书画爱好者对这一画派的研究兴趣。当今龙城画派旗手当推百年老人萧龙士,他跨越几个历史时期,在萧县执教多年,博采众长,既继承传统又刻意创新,自成一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尽快提高“龙城画派”的知名度,弘扬萧县书画艺术,近期创办发行《龙城画派》刊物。二是编辑出版发行《萧县文化博览》一书。三是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安徽创作基地在皇藏峪挂牌。四是积极筹办萧县第五届书画艺术节。五是加快萧县书画艺术博览城的建设。六是萧县“画家村”的设计建设。七是萧县宋代瓷窑遗址抢救保护工程。八是萧县中国百孝文化园项目建设。九是萧县“陶艺村”的设计建设。十是重点书画人才的培养的“狮虎计划”工程。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055700557 传真: 邮箱:357976583#qq.com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浙商大市场D13栋419 邮编:235200
Copyright © 2004-2024 萧县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